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

第2篇-深度故事-媒體報導的,根本就不是寶可夢

深度故事:媒體報導的,根本就不是寶可夢

現在這個時代,媒體自喻為「最新最快」;但事實上,媒體可能根本沒弄懂什麼是寶可夢。為什麼我這麼說呢。為了聳動,媒體大多拍的是一大堆的寶可夢族,或者誰誰誰抓了全部的寶可夢,然而.. 我卻從來沒聽過,媒體深度的分析,到底什麼是寶可夢?

寶可夢其實是非常先進的3D動態繪圖技術,足以在真實世界的照片裡「套用」上沒有違和感的3D立體且會動的圖形。這比2D世界,例如手機應用程式 LINE,在照片上加上另外的貼圖要困難的太多。但我卻很少看到媒體報導這些細節,媒體就如連續劇一樣,專門報導因為寶可夢所發生的意外。這種報導風格,反而讓看媒體的大眾成為無腦思考的殭屍,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寶可夢。

了解讓寶可夢能風靡世界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(AR)以前,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Visual Reality(VR)。VR 是虛擬實境,虛擬實境發展已經很多年,最厲害的 VR 應用之一,莫過於應用在戰鬥機與航空器飛行員的訓練上,無論開飛機還是開直升機,配合真實器材的虛擬實境幾乎快要變成「飛行員」真正飛天空中以前必備的模擬體驗。

但1臺專門訓練飛行員的模擬駕駛艙動輒百萬千萬,還要1個巨大的空間來容納這些東西,絕非我們「普通小老百姓」能普及的遊戲應用。
華航 A350模擬駕駛艙。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。

相反的,如果把 VR 的概念反過來,
擴增實境(AR)卻成為成本最低的VR。因為他只是在真實世界環境中巧妙地加上一點點東西。不需要駕駛艙、不需要強大的電腦運算技術,AR 所需的核心知識是如何在真實世界環境中作出一點點改變,但很重要的是,這種改變必須要沒有違和感。

所謂違和感,其實源自於我們人人都有一
雙很挑惕的眼睛。在意識中,我們清楚地知道看到的東西是平面還是立體;如此,如果寶可夢只是個像是在某個地方的照片裡加上1張貼圖,那就跟傳統遊戲沒什麼差,而且那個畫面還會非常的難看 ── 因為在立體的世界中出現1張平面的圖,實在很難融合在一起。

所以真的體驗過寶可夢的玩家,為何沒有人嫌棄所看到的畫面品質太差?原因是寶可夢的 AR 做的是與那個空間幾乎等視角的全立體且會動的虛擬角色,無論是哪一隻寶可夢,都可以旋轉、跳躍、做出與玩家回應的動作,還會閃避讓你抓不到他。簡單說寶可夢共有m隻,就要做m隻×n種動作這麼多的3D立體動畫模型。

與其說寶可夢讓玩家置身於開車不專注的風險,不如說寶可夢的可玩空間之寬廣無疆,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類的遊戲空間,不再只限於電腦前、電動間,而幾乎處處可以遊戲。而遊戲的內容從「只在螢幕裡」或「只在虛擬世界裡」,擴大到彷彿是「在真實世界裡」出現,因為某些稀有寶可夢只在真實世界的某些地方短暫現身,如此,玩家趨之若鶩的現象也並不令人意外。

言及於此,筆者已經拜訪了2,000個寶可夢補給站、散步超過100公里。雖然「相同遊戲模式」確實也可能讓人疲乏,但迄今筆者還是常常有很驚奇的感覺及「怎麼還可以這樣做」的新發現。同樣的,大家在抓寶可夢之餘,說不定也可以一起思考,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寶可夢 ── 是的,別輕易相信媒體用照片編故事的各種胡言亂語。因為更常見的是爸爸媽媽帶著兒子女兒、甚至祖父母帶著孫子孫女,這種家人一起外出抓寶的樂趣。媒體,這種由寶可夢帶來的家庭的美麗,你怎麼不報呢?
下1篇:來去鄉下抓一晚,義竹抓寶記